在牛市里,我们要避免犯哪些错误?
一、牛市很抓人,但更要冷静
应对上次我们讨论的话题还是牛来了吗?现在,大家纠结的可能不再是牛市来了没,而是我该怎么抓住它。
有一位智者多次提醒广大投资者,“牛市,对于很多人是用来亏钱的”。2015年的牛市是最经典的例子。一轮牛市下来,多少烟雨楼台中。
我经常和投资者说,熊市有熊市的磁场,同样的,牛市也有牛市的磁场。所谓磁场,就是在特定场景下,我们听到的,看到的,甚至闻到都是熊市或者牛市的味道。几乎所有人都是看空或者看多股市。这也是,牛市和熊市都能吃人的原因。
投资者要想从容穿越牛熊,理性和冷静是不可或缺的。市场的情绪应该为我所用,而非融入其中。市场进一步的上涨,我们的理性也要进一步增多。否则的话,就会被牛熊磁场所裹挟,最终也摆脱不了成为随波逐流之浮萍。牛市最终也可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竹篮打水一场空!
二、牛市中,投资者常犯哪些错误
在牛市中,普通投资者很难赚钱。要避免成为看着K线后悔的人,我们要努力避免这几类投资者常见的错误。
1.回本赎回,过早离场
回本了就想赎回,这是投资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本质上是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产生的防御性心理反应。较长时期的浮亏给投资者心理造成了负面体感。回本的时候,投资者有冲动想摆脱这种伤害,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幸福感出现。从结果上来看,回本就赎回并不一定错,只是说这可能并不是科学的投资决策。因为科学的投资决策永远是朝前看,朝着市场看,而不是看着自己的账户。正所谓,忘掉地平线才能飞得更高。只有忘掉自己的账户盈亏,基于市场规律和自身需求才能不被盈亏所干扰。
2.追风少年,频繁交易
牛市往往热点频出,轮动频繁。投资者容易受市场热点驱动。今天买创新药,明天买军工,后天又看上了机器人,总感觉都是机会。结果可能是追来追去,牛市已经发展了很多,而自己的账户却表现平平。
3.低点犹豫,高点加仓
从亏钱的角度来看,投资者要避免的第一大错误就是,在牛市中后期,大举加仓。出现这种行为背后是“踏空心理”作祟。我们都知道踏空是最令人难受的。投资经验不足的投资者,在市场连续上涨的冲击下,会担忧市场可能出现一次大牛市,如果没有买入的话,就出现踏空。这是投资者经不住市场上涨的冲击而被迫追高的主要心理因素(俗称的逼空行情)。
踏空造成痛苦是源于投资者会有一种假设,假设自己是本来可以拥有这个牛市的,但实际却没有。就好像,如果一个人看中了某样自己非常渴望的东西,而这样东西却在最后一刻飞走了,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像这件东西他已经拥有了很久却突然被夺走一样。这种心理作用下,如果市场继续上涨,那么投资者还会产生焦虑,害怕继续踏空。在这些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下,投资者可能抱着宁可一起跌也不能错过牛市的心理追高。
要克服这种心理,最好的办法是在市场低位的时候,基于需求匹配相对应的策略。
4.过于分散,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些投资者在仓位上没有犯错,但是持仓过于分散。本着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机会的心理,看上了什么买什么。低估的,高估的,趋势的,困境的,各类板块都买上。一轮牛市下来,总感觉空唠唠的,没有获得感。持仓过于分散容易造成躲过牛市的情况。
5.驾驭不了杠杆却上杠杆如果是自己的钱,我们追高了,最坏可以拿着,哪怕地老天荒。毕竟牛熊之后,还有牛熊,往往有解套的机会。
但,如果是借的别人的钱,局面却不是这样的。杠杆的资金属性决定了投资者是很难驾驭的。因为它的持有有利息成本,它的归还有到期期限,拥有它,时间就变成了我们的敌人。承受风险的能力和空间都大幅压缩。一旦市场转向,杠杆资金可能就会成为被迫卖出者。交出了带血的筹码,成为待宰的羔羊。
三、牢记牛市特征,减少犯错
可以看出,牛市里面犯错,部分基于人性,部分基于认知。解决人性问题靠制度,解决认知问题靠学习!
要想在牛市不犯错,首先要避免“上头”,避免兴奋和陶醉。正如巴菲特所言,要在资本市场赚钱,可能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但是一定要极高的情商。这里的情商讲的就是“控制情绪”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一套账户动平衡的制度和交易纪律。基于自身配置需求和风险偏好,适当融入对市场的牛熊周期判断,确立匹配增值需求的总金额和总仓位,不轻易调整。在此基础上,坚持纪律动平衡,从而大幅降低自身受牛市磁场的裹挟而出现大举加仓权益资产,账户配置失衡的风险。
在认知层面,我们也要加强对牛市规律性特征的研究和复盘。
1.牛市不会只涨不跌,但也不要刻意等待回调
无论什么牛市,不论是2005-2007年的“崛起牛”,还是2014-2015年的“改革牛”,还是2019-2021年的“新能源牛”,中间都是会有回调的。所以不要被短期的快速上涨,就担心一直涨上去,再也没有上车的机会。一旦有这个认知,再加上“防踏空心理”,结局必然是,冲动上车。
我们既要认识到回调会出现,但也要避免刻意判断和等待回调。从表1、表2的统计来看,牛市进程中的回调次数并不多,幅度和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因此只要估值位置合理,可不用犹豫等待过多回调而错过加仓、调仓机会。
2.牛市具有普涨特征,但更有时代特征
往往牛市,所有的宽基指数都会涨,或多或少都会有回报。
但是牛市也有最靓的仔。这些最靓的仔往往最能体现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 2005-2007年的 五朵金花,是中国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映射
- 2008-2009年的 有色金属、汽车,是四万亿财政刺激的映射
- 2014-2015年的电子、互联网,是“移动互联网”的映射
- 2019-2021年的新能源,是“能源革命”的映射
时代的特征是比较容易看到的。既然是时代特征,就一定是总量上的特征,不是局部的,个别的,而是全局性的,总体性的。简而言之,时代不会躲着你。我们只要睁开眼看世界,就比较容易把握时代特征。这一轮,如果是个牛市,那也大概率要反映当下的时代特征。
当代,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
是“AI”!
因此,我们在持仓上要适当的向能够映射时代的板块倾斜,这些板块包括:
- 港股互联网,AI赋能大企业
- 创新药,AI应用受益的方向,本身已经产生了研发成果
- 人工智能(算力、芯片)方向,海外算力产业链、国内算力产业链
- 机器人,机器人是AI时代的价值集成体
3.情绪钟摆不会停留在中间位置按照霍华德·马克斯的观察,情绪的钟摆在牛市中往往会朝着过度乐观方向发展,在熊市中会朝着过度悲观方向发展,不会停留在中间位置。
牛顿曾经有言:“我能计算出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算不出人性的疯狂。”
牛市不会轻易结束,牛市也往往涨幅惊人,往往和疯狂联系在一起。
在牛市中,我们要为出现的疯狂做准备。因为,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4.指数是不会躲过牛市的
既然是牛市,一定要体现在指数上。否则就不是牛市。
因此,如果是一轮牛市,指数一定会有所表现。
四、我们该如何从容应对?
牛市的确比较少见,所以牛市的出现,我们要积极应对,更要合理应对。因为投资者在情绪的扰动下,牛市舆论磁场的干扰下,往往做出不合理的决策。我们上文已有较多描述。接下来的问题是,在牛市中,投资者最需要做的是哪几件事呢?
1.坚持账户思维,总体保持攻守平衡
账户思维、攻守平衡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纪律安排。这是抗击情绪干扰最好的安排。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同时,我们更要思考我们财富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当前的配置是否可以满足自己的目标。这应该构成我们账户配置的主要部分。
2.不要犹豫,果断确定并保持合理仓位
在账户思维下,总体上保持攻守平衡的基本原则。在匹配增值需求方面,基本遵循从配置需求和风险偏好出发,适当融入市场的阶段性判断,果断确定一个合适的金额,让自己的账户进退有据。
什么是合理的仓位?合理仓位满足两个原则,市场上涨我们有获得感,另一方面,牛市发展戛然而止的时候,市场的回调不伤及整体家庭配置金字塔的稳定性。永远要为可能的犯错和黑天鹅,留下后手!
确定之后,在市场尚未疯狂时,可果断提升仓位,之后不再轻易改动。市场继续上涨,也不做仓位调整。配置比例已经合理的,可不做提升。
3.坐稳扶好,不要轻易下车
如前文所述,市场的发展往往超出人的预期和想象。在满足第一个条件,仓位合理的条件下,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总体上要拿住。
4.持仓总体上既有指数基金(含指增)、也有跟上时代的基金
权益基金的配置可以包括宽基指数基金(含指增),也应该配置一些反映时代特征的基金,主动和被动指数的都可以。做到合理均衡基础上的适度集中。
对于过去不匹配新的时代特征的,同时也未展现明显超额回报的基金,可以借助市场的反弹做出结构上的调整。
5.在坚守合理仓位的基础上,持续做纪律止盈,以做到动平衡
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时刻防范市场可能牛市结束的风险。至于什么时候结束,我们很难判断,但是我们可以做好应对。一个比较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在“本金不离场,浮盈变实盈”的原则下,把收益部分止盈落袋。这本质上也是一个纪律动态再平衡。
比如我们确定合理的仓位是200万,我们可以随着市场的发展,不定期或定期看看盈利部分,积累了合理的盈利,就把盈利赎回,比如赚了20万,我们赎回20万,继续保持200万在市场中。这样我们相当于把牛市的胜利的果实已经兑现了。从制度上避免了出现“镜中花、水中月、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牛市魔咒。
6.始终监测市场情绪和估值位置,当出现极度乐观舆论和估值泡沫时候,可进一步适当降低
我们希望是慢牛。但也要防范疯牛的可能。因此,我们要时刻监测舆论的风向,是否有过度乐观的情绪出现,一旦这种情绪已经成为共识,那可能市场面临较大的风险。
当出现这样的局面,可以进一步加大止盈的力度,也可考虑分批逐步适当降低仓位来应对。降低到合理仓位后,可以不做调整。跟随市场,也要敬畏市场。市场观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应对的策略。保持积极应对,也要做好两手准备。我们希望每一位投资者都能在牛市中获得回报!
重要声明: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应被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载于本文的数据、信息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认为可信赖的来源,但本公司并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信息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文中涉及客户需求财富规划示例,提及的增值、生息、保障等仅为基于客户需求进行的概念分类,并非根据风险等级对产品/服务进行划分。分类仅供参考,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不构成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宣传推介,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亦不代表我司销售范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司不保证投资者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投资者应充分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风险识别能力,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