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牛市”!
一、我们可能已经进入牛市
当前市场,从上周开始,已从质疑牛市、否认牛市,转变为投资者思考如何在牛市中挣大钱,呈现出早期疯狂迹象,不少人纠结是否下车。
(1)当前市场具有牛市特征
“长”的 像牛市:2021 年以来,中证 1000、沪深 300、恒生科技指数在 2022 年 9 月 24 日(简称 “924”)前,虽有震荡反弹,但每次反弹后均以新低收尾,属典型熊市特征。而牛市的特点是底部不断上移、震荡上行,去年924 以来的市场走势与此一致,是反转而非反弹。
“涨” 的像牛市:7 月以来,市场显现牛市成熟阶段征兆。按邓普顿观点,牛市 “在悲观中孕育,在质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当前市场或已处乐观状态,这与2007 年、2015 年、2021 年的牛市特征相似。
同时,高风险资金快速增加,如8月5日融资余额创十年新高,这也是牛市特征之一。
二、本轮牛市的底层逻辑
任何一轮牛市都有货币宽松的影子,牛是离不开水的。但要说完全是“流动性”驱动的,我觉得有失偏颇。
本轮市场成为牛市的含金量还是在的。首先,熊了四年,估值极低的位置启动一次牛市,本身是股市发展的自然规律的体现。说白了一点,人心思牛!
此外,当前市场具有成为牛市自身的根基,不完全来自货币宽松。要是货币宽松可以推动,也不至于2024年9月24日才启动。也不会在2025年1月20日再次爆发,更不会在2025年7月1日之后呈现加速。
这几个时间点,都是水之外的故事。此前有投资者疑问“经济不好为何股市牛”,股市上涨通常源于三方面:资金宽松、企业盈利增长、预期改善,至少占其一。
在经济变好之前,股市已经明显上涨,必然是在其他方面,我们变好了。
1.经济政策全面转向,最标志性的是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的召开和《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
2.科技领域突破,如AI 大模型(DeepSeek)、寒武纪芯片、华为芯片的量产,都是国运级别的突破;
3.资本市场生态改善,从“国 九条” 到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规范了上市公司减持、分红、回购,严格退市,鼓励保险、公募基金等长期资本增持,约束高频量化,提升交易公平性。
7 月以来,又新增两个积极变量:
中央财经委定调“反对内卷”,此前 2024 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提及,但市场反应平淡,此次因会议级别高,市场才重视,其核心是约束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与盲目扩张行为,直击中国经济长期矛盾;
赚钱效应推动资金逐步增加风险资产配置,居民净存款约60-80 万亿(总存款 160 万亿,扣除约七八十万亿贷款),若部分流入权益资产,将形成良性循环。
当前市场也面临经济压力与关税压力等逆风,整体或许偏慢牛,但存在疯牛迹象,需做好准备,认知上仍倾向慢牛。综上,这轮牛市有坚实基础,虽有资金推动因素,但不能简单归为“水牛”。“水牛”这个词明显低估了本轮牛市的含金量。
三、牛市具有什么特征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的(我们要避免犯哪些错误),牛市的基本特征大概有五条,最核心的是三条。
牛市是指数的牛市。牛市一定会体现在宽基指数上
这意味着,配置指数是不会躲过牛市的。大家看看图1,几乎所有宽基指数或多或少都是涨的。
牛市具有时代特征,往往反映当前时代特征的板块涨幅领先
当前是什么时代,很显然是AI时代。受益AI方向的港股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板块的指数基金或者主动基金可以合理关注。
牛市一定会过头,牛市不会停留在合理位置,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基于牛市的历史特征,我们再来回答,牛市见顶了没有这个问题。
从节奏上看,短期的确有超涨的现象,这是事实。但从历次牛市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在位置上,还有空间。历次牛市,都出现了某一类代表性宽基指数的十年估值新高,当前还没有。我们也可以借助存款搬家的数据来看,当前可能只是刚刚启动牛市,还没有到疯狂的末期。总体估值也未泡沫化。
四、应对比预测更重要,要有纪律和冷静
预测远不如应对重要!在应对上,对于所有类型的投资者,我们都有这样的建议:
1.在情绪上控制住自己,坚守需求规划金字塔,账户规划和纪律动平衡才是客户穿越周期的终极保障
人们是很难靠认知来克服人性,克服情绪的冲动,只有账户规划的比例和纪律动平衡能做到。
2.当前阶段从需求规划的角度,有合理增配股票基金的投资者,注重止盈落袋和流动性较好的策略
我们基本可以放弃靠“猜顶”来从牛市全身而退的企图。因为牛市是有磁场的,会吃人的。一入牛市深似海,大家回头来看,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既然牛市的顶猜不到,但顶又是存在的。比较好的应对办法就是把盈利赎回,保持本金。这既不会踏空,也不会担心牛市过山车。
所以当前增配股票基金策略的投资者,尤其注重流行性和止盈落袋的策略的选择,如果自身还有一定的超额就更好了。
3.保持合理仓位,不要轻易减仓
可以止盈,但不要轻易减仓。如果基金不好,或者仓位本身超出了规划的需求,除外。具体怎么应对,我们分情况讨论!
踏空的投资者
前期还有不少投资者踏空的。“踏空”的滋味,大家都知道。踏空基本意味着没有什么国内股市仓位,结合我们在第三部分对当前市场状态的评估,可以规划好自身增值需求大约的比例和期限,确定大致的金额。可以分成2-3份,不考虑市场情况先买1份。之后,借助市场调整把剩余的1-2份配置进去。
“躲过牛市”的投资者
另外一类投资者,有仓位,但是很遗憾,完美“躲过了”牛市。主要是21年买的价值基金,多数是一些重仓食品饮料的基金。
我们看一下食品饮料基金的2025年的表现和科技基金的表现就心知肚明。
这一次市场也是一次很好的投资者教育。过去投资者容易犯两个错误:回本回升,深套装死。
为何说这两个是错误。投资决策是向前看,不是向后看,是面向市场的,而不是面向自己的盈亏。市场不会因为我们回本了,他就乖乖的不涨了。也不会因为我们深套了,他就乖乖的涨。
如果大家深套在食品饮料基金里面,舍不得调整,我们就会经常面临,其他板块涨幅惊人,我们错过回报的局面。就像,大家明明都是坐着火车,但是别人的高铁却比我们跑的快。
这就是“机会成本”的概念。
对于还重仓在食品饮料基金的投资者,建议立即赎回一部分,调整到匹配当前牛市特征的基金上去。具体配置策略可以参考“踏空”投资者的思路,先建一个底仓,然后逢低配足。
重仓牛市的基金的投资者
这一部分投资者,首先恭喜你们。这一轮牛市的宠儿,非你们莫属。但是观察当前阶段,后面的波动可能会加大。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见顶。最好的办法是,把过去的盈利部分落袋,变成现金,或者配置在低波稳健的多资产配置策略上,保留本金在场。
这样我们就不怕市场后面是调整还是见顶了。
坚守住财富需求金字塔的投资者
还有一部分投资者,始终坚守自身的财富需求金字塔,坚持纪律动态平衡。这一类投资者,我们没有更多的建议,我们只有鼓励,鼓励您继续坚持这么做。从中长期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我们最为推荐的。
大部分投资者在熊市的时候砍仓,在牛市的时候追涨,是做不到精准投资的,甚至可能是割肉在底部,追涨在顶部。
因此,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基于财富需求进行规划,确立自身的需求规划金字塔结构,参考市场观点和其他工具匹配对应的金融产品。在市场波动中,坚定守住自身金字塔,熊市的时候动平衡守住的仓位,在牛市的时候依然动平衡,最终方能守住胜利的果实。
重要声明: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应被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载于本文的数据、信息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认为可信赖的来源,但本公司并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信息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文中涉及客户需求财富规划示例,提及的增值、生息、保障等仅为基于客户需求进行的概念分类,并非根据风险等级对产品/服务进行划分。分类仅供参考,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不构成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宣传推介,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亦不代表我司销售范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司不保证投资者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投资者应充分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风险识别能力,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