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观察】如何看待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影响?
嘉实财富研究与投资者回报中心
11月3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公告《关于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决定》,受此事件的影响,美股阿里巴巴由盘前上涨转为下跌,最终收跌8.13%。美股阿里概念股涨跌不一,金融科技中概股则集体大跌。
我们认为,该事件对于科技金融板块的估值或将造成负面的影响,整个估值体系及其内在逻辑或将发生重构,但科技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巨大。
从短期角度看,市场资金压力将或有所缓解,而市场投资风格或将更加平衡。
而从长期角度看,本次事件彰显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决心,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科技金融板块估值体系或重构
蚂蚁集团在完成第八轮增资扩股后,投后估值为1500亿美元,此次IPO估值为3100亿美元,机构曾预测其上市后估值可能还将再度大幅提升。
而此次事件之后,预计蚂蚁集团将对业务板块进行整改或拆分,这将重构其估值逻辑。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在近日联合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对杠杆的要求明确规定“联合放贷小贷公司出资不得少于30%”。这将限制蚂蚁金服联合放贷业务模式下的杠杆倍数,进而对公司的估值产生重大影响。
尽管如此,科技行业仍属于公认的优质赛道和朝阳行业,而创新发展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力,因此我国高质量科技公司将会继续保持高成长性,赛道之内也将会继续产生诸多的投资机会。
短期市场资金压力将减轻,
持仓风格更平衡
蚂蚁集团的暂缓上市,客观上也缓解了其上市在短期对市场存量资金的“抽水机”分流效应,有益于二级市场的近期走势。
此外,股票市场在之前的上涨后进入到震荡的平台期,上证指数在3200-3400点之间持续震荡。今年股市行业间的分化比较明显,其中以大消费、医疗、科技为代表的行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而传统的金融地产等周期板块则相对弱势。而近期公募基金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已经有不少基金经理开始平衡其持仓的风格。预计本次事件之后,平衡风格的投资者在市场上的占比可能会进一步升高。
事件彰显了对投资者保护的决心
《经济日报》在11月3日晚间即发表评论文章称,监管层决定让蚂蚁集团暂缓上市,是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切从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监管层对阿里集团管理的整体思路不仅是针对互联网小贷这一个单一的具体的业务,而将阿里集团视作一个金融控股集团,而且是民营的金融控股集团。所以未雨绸缪,划出红线来。毕竟有安邦和明天的前车之鉴,教训很沉痛。

我们认为,本次上交所的决定合情合理,符合《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相关规定。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层的根本职责,只有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优质上市公司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资源支持,中国资本市场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助益。
相信本次事件之后,市场对监管层信心将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会更加注重增加信披的透明度,对资本市场而言利大于弊,将促使其在长期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