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a.sort $} >> {$ data.subSort $} >> 四万亿的医疗健康市场,如何聪明掘金?

四万亿的医疗健康市场,如何聪明掘金?

2018-10-19来源:《2017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报告》

 

医疗健康投资有多火?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和消费结构升级,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高达4万亿的巨大市场,在过去5年年均增长超过20%,远超全球约6%的平均增长率,也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

有人说,当前的中国可能正在开始复制美国生物医药风投市场近20年的辉煌。

 

l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并购火爆

《健康中国2020规划》预计,2020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接近届时中国GDP10%,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经济支柱。

面对巨大的市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规模稳步提升。2017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融资案例数量虽有所回落,但总计和单笔融资金额均保持提升。2017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案例565起,同比2016年下降31.27%;公开披露融资金额349.31亿元人民币,同比2016年上升8.91%,平均单笔融资金额约0.62亿元人民币,同比2016年上升58.46%,增长速度较快。

1

 

2

 

另一方面,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并购保持活跃。2017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宣布并购案例数量483起,宣布并购金额1598亿人民币,其中完成交易252起,完成交易金额881亿人民币。2017年虽然增长速度略缓(受市场波动影响),但事实上过去几年并购市场保持了相当的活跃状态;从进行中的项目及未来几年的趋势来看,并购市场仍有非常大的机会。

 

3

 

l  医疗健康投资新玩法:控股型收购

所谓控股型收购,主要的盈利模式不是通过所投企业上市后减持盈利,而是对企业实现控股型收购后植入团队、制度、资源和销售等,对企业运营升级,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最后通过并购重组等多元化途径获利。

去年以来,由于出现了IPO审核趋严、市场减持新政出台等因素,PE/VC行业出现了“普遍性”困境。在市场已是一片“红海”的背景下,部分股权私募开始寻求个性化突破,不再以二级市场为唯一退出途径,而“控股型收购”这一投资新玩法开始脱颖而出。在私募股权投资的发源地美国,黑石、凯雷、KKRTPG等世界顶级PE机构更多选择控股型投资,通过参与到一个行业的优秀企业中,深入培养并将其打造成为上市的行业龙头企业,或通过并购方式实现退出,当然,这也对投资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及投后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华盖医疗健康基金主管合伙人曾志强表示:当前,国内控股型收购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医药医疗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机会,控股型投资将成为未来医疗健康行业投资乃至整个PE投资行业的主流。曾志强介绍,控股型投资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在一个公司平台上持续不断地进行并购,实现整体退出;二是把公司买过来以后,通过管理提升,比较快地帮助公司提升业绩和估值并再出售。控股型投资的优势之一在于退出的可控性,考虑到国内的IPO周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利用上市公司的行业整合实现退出,可以让退出渠道变得更宽。

众所周知,控股型投资对于基金的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并购后企业团队的去留就是基金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让被收购团队不仅是在未来三年里继续为企业增加价值,贡献业绩,还要与新东家真正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大课题。在这方面,曾志强认为更多应当从完善激励机制入手,而不是开展狭义的业绩对赌。“行业确实到了一个并购整合机会越来越多的阶段。”曾志强解释道,“同行业的两到三家上市公司之间的整合在未来几年内一定会出现。可能其中的每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是5%左右,而三家整合到一起,就会产生1+1+1>3的效应,包括在行业里的竞争能力、溢价能力、谈判能力以及市场估值效益等都是如此。未来五到十年,这种交易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会越来越多。”

 

l  医疗健康投资的未来

华盖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许小林认为,未来510年中国医药的投资机会在八个字两个方向上,第一是研发创新,和早期科研家、创新团队在一起;另外一个就是并购整合,中国无论从工业,还是商业、服务业,无论是器械,还是药、医院,中国没有真正的超大企业,在医疗这个圈里面仍然是小、散、乱,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大量的并购机会。

火石创造发布的《2017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报告》显示,未来,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趋势可以关注以下方面:

医药行业重点推荐关注慢性病、肿瘤领域创新药研发平台及儿童用药改进的研发型企业;率先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企业、与医药行业产业链分工细化深度关联的CRO/CMO企业;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平台型企业;精准医疗指导下的药物研发型企业等。

医疗器械行业重点推荐关注罕见病、恶性肿瘤等六类优先审批的医疗器械研发企业;早筛技术、人工智能、测序技术、3D打印、医疗机器人等新技术渗透的医疗器械研发企业;替代进口的高端国产医疗器械研发企业等。

医疗服务行业重点推荐关注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精准医疗和辅助诊断中应用的企业;专科医院及小型连锁医疗机构;创新商业模式的医疗服务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远程医疗技术和医疗信息化技术服务等。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2017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报告》,不构成实际操作建议,与公司立场无关。引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应被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载于本文的数据、信息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认为可信赖的来源,但本公司并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信息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无论何种情形,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