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心理分析:“疤痕效应”仍在,观望情绪边际下降
2023-03-14来源:嘉实财富
经历了2022年的熊市冲击,以及地缘摩擦、疫情的考验,中国投资者对股票资产的兴趣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滑,避险和观望情绪浓厚,存在一定的“疤痕”效应。居民超额储蓄明显回升、偏股基金新发行量萎靡都是这一情绪的结果。
尽管自2022年10月底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这种观望情绪虽有边际好转,但投资者对全球经济走势,中美关系,国内政策仍有各种各样的担忧。这些担忧妨碍了投资者对权益投资信心的建立。
这种观望情绪和“疤痕”效应对广大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产生了显著影响:
(1)预防性储蓄提升,增加了对银行存款、货币基金的配置
(2)资产配置更追求安全性、确定性,预期持有期限短期化
(3)资产配置更注重获得感,包括对现金流、对落袋为安的诉求提升
(4)风险偏好降低,追求全球配置,增加避险型资产的配置
针对投资者心中的“疤痕”效应,我们积极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投资者当前的需求特征。我们也希望投资者理解,“疤痕”效应在投资上可能会带来偏误。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井绳毕竟不是蛇。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在大家都有严重风险规避情绪的时候,可能是投资风险资产的好时机。

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发现大部分投资者对股市的观望情绪仍比较浓厚。这可能意味着一旦经济政治环境有了更明显的积极变化,市场的潜在上涨空间仍然较为可观。
因此在积极满足投资者对安全类、稳健类资产以及获得感较高的资产需求的同时,我们也要基于股市自身的周期规律,在资本市场处于机会大于风险的阶段时,客观引导投资者合理配置相关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