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a.sort $} >> {$ data.subSort $} >> 2020年港股的机会来了?

2020年港股的机会来了?

2019-11-28来源:嘉实财富

“全球资本的目光正在逐步投向中国,而香港又是价值洼地,让我们跟着聪明的资金布局未来”

关注点1:估值洼地

 

 

1、  港股全球最便宜
横向来看,下图为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市盈率(PE)倍数,恒生指数9.7PE倍数,为最便宜的市场
 

数据来源:Wind
 
2、  港股估值处于其历史绝对低位
从历史来看,近十年恒生指数的PE均值在10.7倍左右,当前9.7倍PE,处于近十年均值下方
 

数据来源:Wind
 
港股的底部区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港股市盈率到10左右就是买入好时机,小于10倍PE就是历史性的时机。

 

 

关注点2:盈利周期的回升

和市场情绪的修复

 
盈利周期回升
 
市场目前一些观点看淡港股的原因是预期香港经济将进一步下行,因此港股公司的盈利增速预期会随着经济下行而下降,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增速的悲观预期,港股下跌也是情理之中,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港股基本面跟中国经济相关,而国内企业盈利增速的圆弧底正在形成。
 
从目前香港上市公司来看,内地企业早已经占据港股的半壁江山。而恒生指数内地企业的占比更大,恒指50只成分股中,内地企业27家,占比55.5%。内地企业的经营业务大部分还是来自内地,因此与香港经济的相关性较小。同时本次的社会事件主要受影响的还是香港本地的旅游业、零售业、金融业和地产业,基本对内地企业经营无太大影响。今年港股的运动服装、食品饮料、火锅餐饮、教育、医疗、物业服务以及部分新经济板块盈利持续增长,股价表现强劲。

 

阿里巴巴回归港股,投资者情绪回暖
 
11月26日,阿里巴巴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代号9988,截止26日收盘总市值已超4万亿港元,登顶港股市值之王。
 
阿里巴巴回归港股市场,不仅可以给港股带来人气,更将与腾讯一起成为港股的“股王”。至此,香港作为互联网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已集齐阿里、腾讯、美团、小米等内地优质互联网科技公司,而且未来可能会吸引更多优质公司重新回到港股市场。港元投资者能够直接买卖阿里股票,持人民币投资者最终可通过沪深港通参与,内地投资者也能享受新经济股的红利。
 
从资金数据上看,2019年以来港股持续震荡,但并未影响南下资金对港股的布局,而随着恒指的触底(8月15日的最低点24899.93点),南下资金对港股更有加速配置的趋势。底部以来截至11月26日,南下资金净流入1779.12亿元,占今年净流入的88%!聪明的资金在市场低迷之际在积极布局未来。
 

数据来源:Wind
 

关注点3:全流通政策

可能带来的推动效应

 

价值回归,推动股价提升
 
由于内资股股东与港股流通股股东“同股同权却不同利”的问题,H(未在A股上市的)股整体估值相对全部港股存在明显折价,“全流通”以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公司治理结构有望得到优化,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担忧可能下降,促进“全流通”H股估值向合理中枢回归。
 
资金增配,推动股价提升
 
H股被不少指数纳入成分,在其流通市值提升后,“全流通”试点H股在指数中的权重占比将对应提升,将获得被动资金净流入。部分公司还有望入选港股通成份,获得南下资金增配。
 
 
图表来源:广发证券
 
援引广发证券的最新观点:
“中期内,继续看好香港中资股“盈利稳、估值升”带来的市场机会,当前港股股息率仍较债券收益率有较强的吸引力,“资产荒”背景下凸显配置价值;并且相比A股,港股受国内通胀预期影响偏弱,具备更高的配置性价比。短期内,美股对港股的影响偏中性,而中美贸易摩擦和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有所好转,支撑港股反弹。后续本地社会事件或产生小幅负面影响,但不影响港股估值“弹簧”向上的方向。板块配置:中长期来看,港股的核心配置围绕稳定成长的“长跑冠军”、低估值高股息两大方向,具体包括消费(食品、运动服饰、地产、汽车)、医疗、保险、博彩、港股自主可控科技龙头、高股息率蓝筹个股。
 
所以,理性的看待现在的估值,如今9.7倍的市盈率已经到了买入的好时机了。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市场,在适合的估值给予适合的持仓量,无论下跌和上涨都不浪费机会。港股上市内地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市场情绪的修复、全流通政策的推动,港股资产是该配置了。

 

欲知嘉实财富产品详情请致电您的理财顾问,

或致电400-021-8850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应被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载于本文的数据、信息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认为可信赖的来源,但本公司并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信息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无论何种情形,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