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a.sort $} >> {$ data.subSort $} >> 【嘉实观察】“消费升级”的概念真的凉了吗?

【嘉实观察】“消费升级”的概念真的凉了吗?

2019-05-10来源:嘉实财富研究与投资者回报中心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主要表现形式应该就是消费升级。

 

具体来说,消费升级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从传统消费到新兴消费、从数量消费到品质消费。传统消费主要是指衣食住行,尤其是以食品和服装为代表。新兴消费是指衣食住行消费范畴以外的消费。更多形式的新兴消费越来越多的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喜爱,比如体育、电影、网剧、旅游等。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包括对消费质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既包括传统消费的质量提升,也包括新兴消费的质量提升。

 

在传统消费领域,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汽车质量,家具环保愈加重视。在新兴消费领域,人民群众对旅游景点的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景区观赏性,基础设施配套等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使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2010年以来,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只有39%,远低于美国(69.1%)、日本(56.3%)、韩国(47.8%)以及印度(59.1%)等经济体的水平。因此,我国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辩证的看待当前消费增速的放缓

 

2018年以来,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口径统计的消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担忧和质疑消费升级是否持续的声音开始逐渐增多,甚至认为2015年以来出现的消费升级的概念只不过是经济上行周期中消费的顺周期反应。

 

但我们认为,应当辩证的看待当前消费增速的放缓。从数据上看,消费的确出现了一定的放缓,2018年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8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2个百分点。由于消费对GDP增速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70%,消费的下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消费升级的质疑也开始增多。

 

如果仔细分析消费细项,2018年消费的放缓有三大规律:

(1)占社消总额最大比例的汽车类消费出现明显回落;

(2)房地产销售的回落带动相关消费回落;

(3)和消费升级相关的消费依然保持较高增速增长。

 

汽车消费的放缓和自身行业发展的阶段有密切关系,和消费升级与否关系不大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2.17亿辆,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乘用车二手车市场也逐渐增长,近年来,瓜子、人人车、优信等二手车平台逐渐成长起来。这从侧面说明,一手车销量增速已经到了整个汽车行业的阶段性顶部区域。与此同时,行业周期拐点叠加了前期汽车消费刺激周期的尾声,汽车消费的滑落是在所难免。

 

 

拖累消费的另一个因素是房地产销售的回落。与房地产销售相关的消费下滑明显,房地产相关的消费品包括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家用电器类等商品。由于房地产销售处于周期顶部,这些和地产相关的消费品2018年以来增速也有明显的回落。抛开行业本身接近饱和对房地产销售回落的影响,考虑到汽车类消费占比接近30%,若扣除汽车类商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和2017年增速大致相当。

 

通过对社消细项分析,我们还能看到另一个现象:与消费升级相关的领域仍然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虽然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2.4%。但是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了50%。新能源汽车并不仅仅使用了新能源,通常还融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给予乘车人更好的体验。与此同时,旅游、文化、信息等服务消费较快增长。

 

旅游市场方面,据文化和旅游部预计,2018年全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维持了10%以上的增速,显著高于消费的总体增速。文化市场方面,电影市场在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电影票房再创新高。2018年内地票房超过60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9%;内地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超过17亿,在上年较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另外,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信息消费比上年增长11%,信息服务消费规模首次超过信息产品消费,信息消费市场出现结构性改变。此外,随着网购用户规模稳步扩大和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网上零售等新兴市场供给方式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2018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仍然在20%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继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45%。

 

 

虽然遇到了行业周期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压制,消费升级的步伐有所放缓,但是消费市场整体平稳的态势没有改变。总体来说,2018年以来的消费增速的放缓并不是消费升级趋势逆转的证据,更多的是行业周期和经济周期性因素影响。

 

支撑消费升级的趋势性力量没有改变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居民收入放缓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认为支撑中国的消费升级大势的力量没有改变。该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较强增长潜力,有望维持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财富不断累积;(2)人力资本红利对消费升级的积极影响还未充分释放。

 

支撑消费升级的第一大驱动力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城镇化将进一步推升经济长期增长。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8.52%,距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仍有12%的差距,城镇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第二,中国正在推进以“供给侧”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随着改革措施的不断落地,中国经济将有望逐步实现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将更好的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形成,为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速大致一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保持和经济增速大致相当的年均9%左右的增速快速增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仍然较大,有望维持中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居民的收入也将不断增长,财富不断累积。

 

支撑消费升级的第二驱动力是人力资本红利对消费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释放。人力资本红利的背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同时也是相对年轻的中产阶级群体。

 

首先,中国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我们以大学毕业生作为中产阶级规模的代理变量。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在2010年,我国接受了大学专科教育及其以上的人口数就有1.18亿人。如果按照大学招生人数每年5%的估计,预计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74亿左右,大约有12.5%的人口接受了大学专科及其以上的教育。

 

其次,如此规模庞大的高教育人群还相对年轻。1978年以来所有大学毕业生总人数是1.091亿,而2003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是9434万,占86.5%。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2010年,大学专科教育及其以上的人口数处于35岁以下年龄段的占66%,而在40岁以下年龄段的占76.8%。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学生人数不仅非常庞大而且年轻,正处于消费的黄金年龄段。

 

 

这些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快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意味着中产阶级规模的不断扩大通常来说,教育水平的提高意味着长期收入的提高。获得大学文凭的人口不断增长意味着中产阶级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瑞银统计,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而且这一群体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快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对消费的需求更加多元。有研究表明,教育水平越高的人更加注重长远,更有耐心,对健康更加重视,对文化消费需求更加旺盛。用一句俗语,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对消费的品味也就更高。这恰恰是消费升级的应有之义。

 

综上,中国经济仍具潜力,居民收入将继续中高速增长,同时,相对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人口规模不断增长是构成中国消费升级大趋势的支撑力量。这些力量仍然强劲没有明显弱化。

 

 

欲知嘉实财富产品详情请致电您的理财顾问,或致电400-021-8850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应被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载于本文的数据、信息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认为可信赖的来源,但本公司并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信息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无论何种情形,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