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a.sort $} >> {$ data.subSort $} >> 火爆的私募圈来新人了!——外资私募最新解读

火爆的私募圈来新人了!——外资私募最新解读

2018-01-18来源:嘉实财富

作者:嘉实财富产品中心

 

导读:2017年中国私募市场悄然发生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巨头纷纷登陆中国私募基金市场。

 

l  哪些外资私募来到中国?

201713日最早完成备案的富达国际,到20171228日刚刚获得备案的贝莱德和施罗德,2017年内一共有10家外资机构获得国内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备案,分别是富达国际、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路博迈、安本、贝莱德和施罗德。

根据市场公开消息,这10家获得私募管理人备案的外资机构中富达国际、瑞银、英仕曼三家已发行产品,香港惠理的产品也已在募集中。而富达国际继20175月发行首只债券基金后,201812日又推出了首只股票型私募基金以及第二只固定收益类私募基金。

国际巨头们更全面的国际视野,更完善的投研分析体系和更复杂的交易模型给国内的资产管理市场带来了鲶鱼效应。虽然从历史上进入中国的银行、投行等外资机构来看,其在中国的业务开展也并不十分顺利,本土化给国际巨头带来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因此进入中国市场对这些大型资管公司而言目前只能说是喜忧参半。

 

l  外资私募有啥优势?

10家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的机构各个身世显赫。例如,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在30多个国家超过万名员工为全球投资人管理着高达5.7万亿美元的资产(截至2017年中);英仕曼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对冲基金公司,也是另类投资管理专家,总部位于伦敦,截至2016年底,旗下管理资产总额达到820亿美元。相较于年轻的国内私募同行,这些外资机构具有更长期的投资历史,部分机构成立的时间甚至超过百年,经历风雨存活下来的巨头们在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往往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另外,虽然外资私募管理人刚刚获批不久,但并不意味着这些都是新公司,其中很多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开展业务都已经有3-4年的时间,此前也多数具有QFIIRQFII的资质,通过投顾的身份帮助国内的金融机构管理资产。因此这些机构在正式发行自己的私募产品之前对于中国市场也具有相当的了解和认识。

 

l  “外来的和尚”真的好念经吗?

当然,外资在中国开展业务也存在一些忧虑,与国内机构一样,他们进入中国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监管。考虑到监管和协会的一些指导意见,这些WFOE在实际开展业务方便显得有些谨小慎微,产品发行速度较为缓慢、规模控制较为严格,部分管理人采用了自有资金大比例跟投或者先以自有资金运作的方式启动业务。另外,在对接个人客户的产品上,具体条款的设计以及募集渠道的搭建也仍然在摸索中,很多WFOE都是通过国内的合作伙伴来开展业务。除此之外,这些公司人员储备并不充足,投研和市场人员的本土化程度较低,很多管理人目前还在招兵买马的过程中。总体来说,在本土化这件事情上,资产管理行业并不比其他行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更加轻松。尽管如此,我们预计2018年将会有更多已经在国内建立WFOE的管理人会获得私募备案。

当然,这些国际巨头并不仅仅看中私募基金这项业务,他们有着更宏大的理想。很多外资机构在海外都管理着巨额的养老金和保险资金,他们也希望有一天可以涉足中国的这项业务;另外如果海外投资额度可以放开,这些机构也可以帮助中国投资者更好的进行海外资产的全面配置。外资私募的进入给了中国投资者更多的选择,对于他们的表现我们将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应被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载于本文的数据、信息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认为可信赖的来源,但本公司并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信息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无论何种情形,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