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a.sort $} >> {$ data.subSort $} >> 财富嘉油站 | 有“钢铁直男持仓”的创新成长“一姐”:付娟的“牛股捕猎”之道

财富嘉油站 | 有“钢铁直男持仓”的创新成长“一姐”:付娟的“牛股捕猎”之道

2021-12-16来源:嘉实财富

全文5929字,阅读约需10分钟

 

付娟女士,申万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被业内誉为创新成长“一姐”,专注挖掘成长股。付娟女士是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具有15年证券投资研究从业经验,其中9年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经验,6年券商研究所行业研究经验。她曾在2008年荣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家电行业第三名;2009年荣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家电行业第二名,2016年荣获第三届英华奖“三年期权益投资最佳基金经理”。2020年,付娟女士加入申万菱信基金。

 

 

付娟为何坚信资本市场已迎来历史上第一次长牛慢牛?她眼中的黄金赛道都有哪些?又是如何调研和捕猎“大牛股”的?以下是付娟的自述投资金句摘录:

 

坚信中国资本市场已迎来

历史上第一次长牛慢牛

 

“站在2018年底回看,当时的观点和现在的观点有一些变化,当时我并没有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长牛慢牛,但是现在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认为现在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长牛慢牛。

 

为什么当时站在2018年的时点上我不敢这么说?当时我只敢说,可能会开启2-3年的牛市周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2018年的确受到了双重负面因素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和当时的去杠杆,这样两个负面因素导致了整个市场下跌到一个非常冰点的位置。

 

第二个原因,其实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成长股,但是大家知道在从2015年到2018年整整3-4年的时间里,以中小创业股为代表的成长股都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大清洗,这种大清洗主要来自于商誉的计提减值,同时因为过去几年的确中小创业股享受了太多的并购红利,而并购的一些定增也好,再融资也好,早前在政策上被叫停,但在2018年底的时候,首次出现了再融资放开的吹风,所以我认为那可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号。在财务报表已经写得非常充分的基础之上,出现了一个政策上的回暖,所以当时就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成长股的风格也可能会开始触底反弹,同时那个时候又诞生了科创板,每一次新板块的开启,基本上会开启一轮2-3年的、以资本市场创新为主线的牛市。所以当时我判断会开启一波2-3年的牛市。

 

 

现在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确实首次迎来了长牛慢牛的最大可能性,我相信如果站在2018年底那个时点上车三年持有期的基金,中间可能会有波动,但大概率可以享受到长牛慢牛的红利。著名的宏观经济分析师周金涛曾在10年前写过一篇文章,他认为那个时间点中国A股不具备长牛慢牛的条件,长牛慢牛有可能出现在10年以后。那么10年后我再读这篇报告的时候,我看到他当时设定的三个条件已经都成立了。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国家,包括英国、1920年代的美国以及1970、1980年代的日本,这些国家首次的股票市场大繁荣都发生在具备了三个条件之后:

 

第一个条件是国家经济实力真正崛起之后,要出现一些新的引领性的产业。这一点我相信在中国目前也已经落地了。新的引领性的产业出现在了三个领域:新能源、新科技、新文化。在新能源方面,我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全产业链的系统化优势,有望可以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在进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引领性的新产业,我认为长牛慢牛的第一个基础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具备了。很多人对新科技还有犹豫,这个地方我想多说几句,我觉得新科技让我看到了很多的希望,在很多个点上都在实现0→1的突破,比如说智能驾驶,我觉得未来的智能驾驶就可能像我们5-6年前或者是10年前的智能手机一样,以前智能手机的格局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索尼、苹果,但是经过了一波智能手机的浪潮之后,智能手机的格局变成了三星、苹果和中国品牌,我相信汽车行业也会上演一个类似的格局,所以我觉得在新科技方面我们也会像看到新能源一样,有越来越多的信心。

 

下面来说第二个条件。一个长达10年的长牛慢牛的股票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一般有两个:第一个是被买的标的,也就是上市公司;第二个就是投资者。投资者跟上市公司也就是企业家之间,信心要出现螺旋式上升,出现促进虚拟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再反哺虚拟经济这样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长牛慢牛才会形成。从2018年以来我持续的观察来看,我觉得这个条件在中国也具备了,在我从业近16年的过程中,过去我的很多小伙伴曾经一度把自己的全家、全公司搬到海外去,因为他们觉得看到阿里和京东在海外上市之后,能够代表中国未来的核心资产在海外,所以他要把他的团队挪到海外去。但是现在,很多小伙伴已经回到了中国大陆,并且在大陆拓展他们的研究实力。这在侧面印证了很多投资者尤其是专业投资者对中国A股的投资信心在增强。

 

第三个条件是中国居民的财富配置要从不动产向权益市场大腾挪,这个条件我觉得在中国也已经具备了。基于这几点原因,我看好中国长牛慢牛的到来。然后再补充一个细节,我记得在我刚入行的时候,那时候全市场只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1000多家上市公司很多是拿指标上市的,那时甚至会把指标分解到县、分解到镇。但是现在我们全A股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我觉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0年前当我还在做卖方分析师的时候统计了当时的7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总市值,其实加起来不到当时A股市场总市值的5-10%,但是现在这些新兴战略型支柱产业的市值已经占到了整个A股市场市值的近40%。这些更能代表未来中国产业进阶的公司的市值也足够大,股票也足够多,所以我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持久地在市场上赚到钱,出现一个长牛慢牛的净值增长曲线,在波动当中享受到长期资本市场的红利,应该说概率是大为增加的。

 

 

创新成长“一姐”看好的三条赛道:
新能源、智能驾驶、新材料

 

 

我想说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认为新能源行业会结束躺赢时代,进入深度分化阶段。因为我也经历过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从2010年到2015年智能手机让我们赚了很多的钱,包括移动互联网,但是你会发现它虽然主赛道一直是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上,但每年会在细分板块上发生一个剧烈的分化。给大家分享一组数据。截止今年6月30号,表现最好的一支新能源基金跟表现最差的一支新能源基金收益率相差大约15%多,但是到了8月21号的时候,表现最好的一支新能源基金跟表现最差的一支新能源基金的收益率已经差了45%以上。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分化的开始,如果我们去回顾智能手机的投资,你会发现2010年、11年、12年、13年每一年上涨的细分板块都不一样,10年涨的是触摸屏,11年涨的是金属外壳加工,12年涨的是手机摄像头,然后13年涨的是手游。所以我认为接下来新能源会结束躺赢时代,进入深度分化的阶段。最近新能源赛道上其实也产生了很多的分歧,有局部投资过热的这种情况出现,但是我认为,新能源大行业里依然可以有非常细分的赛道,在明年或者是未来一段时间有希望给我们创造出一定的超额收益。

 

其实按照我们产业研究的观点来看,无论是发电端、网端还是最后的用户端,如果要实现新能源智能互联网的建设,其实都脱离不了储能,所以我认为明年的储能赛道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能源赛道,但是储能现在炒的大部分标的,很多都是瞎炒,不管是用什么的方式去挖掘这些股票,最后都离不开电化学、电池,所以我觉得储能相关的电化学、电池依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细分赛道。

 

第二个观点我想说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智能驾驶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不看好了,所以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其实我最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特别看好智能驾驶,我认为它可以比肩10年前的智能手机,有望开启一个黄金投资期,但是我觉得很多人其实还没有get到智能驾驶的投资机会到底有多大。智能驾驶不仅关乎于车,更关乎于未来的整体基础设施、车路协同,有一句话叫“V (Vehicle,即车)To X(万物)”,意思是万物都可以用智能驾驶去颠覆。其实只要具备无人驾驶技术,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为什么?今年我们发现矿山里面无人开采工作的渗透率在快速提升,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无人驾驶技术在矿山里面的应用,可以实现无人化的开采。所以我想说这是一个大的时代红利,并不只是车上的机会,而是有希望持续多年给我们赚钱。

 

 

第三个观点:我真正最看好的是整个新材料行业,因为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新材料行业是一个从0到1的行业,行业内很多公司非常有潜力成为平台化的公司。大家可以想一下,我们中国制造业强是强,但是从哪个节点开始往后才强的?基本上是从海外买关键的材料,然后回国继续后面的生产,涉及到核心的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才刚刚开始。在我研究的过程中,比如说前段时间工业母机很火,我就去认真调研了工业母机的很多东西,包括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刀具等,然后发现做刀具的中国企业已经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却受制于刀具上面的粉体涂层和材料本身,刀具上面的金属材料几乎大部分要靠海外进口。所以我觉得材料环节的突破才是中国制造业进阶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包括我们在座各位的手机里面用的很多东西,比如说连接芯片的电子胶水,是比黄金还贵、论克卖、需要进口的一样东西。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现在也有希望通过国产化而实现突破。

 

我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在很多材料的环节,包括我们手机里面用的 C胶膜,就是用于透光和触摸的增亮膜,其实原来我们只是买来国外的基膜,在上面涂抹后再卖给手机企业,但是从今年开始,因为中美关系的变化,很多企业开始自己做基膜,也就是从材料端开始,把整个产业链越吃越往上,而且越吃越关键。可以说,因为2018年以后中美关系的变化,这个行业出现了很多让人振奋的现象,包括我去跟一些材料公司聊的时候,他们以前面对电子消费品和新能源车的下游企业客户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遭到拒绝的,说不要影响我们的研发进度,你们去别的客户那儿去卖去。但是现在反过来,客户会主动问材料企业说:我们要的这款东西你能不能生产,甚至开始跟企业联合开发下一代的产品。所以我觉得新材料行业的下游当然不限于新能源,也不限于芯片,甚至包括生物医药行业的上游,其实都面临同样的状况,正在实现从0到1、从1到10的巨大突破。

 

有着“钢铁直男持仓”的女性基金经理:

付娟如何调研捕猎“大牛股”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调研的基金经理,我把自己今年以来11个月的出差次数统计了一下,发现自己每个月平均出差5次,也就是说可能每个星期我都会出差,不会有一个完整的周末是待在上海的。

 

所以说这么多年来,虽然自己是一个女性,但是我可能骨子里喜欢的东西都是特别‘刚’的东西。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一种上市公司的老板,就是那种‘力拔山兮’的英雄式的人物,所谓的创新不一定只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管理模式上。曾经我挖掘到的一只牛股,11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10倍,这只股票背后的老板就符合我刚才说的那部分内容,我们要看一个老板是否在管理学或者哲学层面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不是一天到晚都在琢磨这个事儿,而且要把自己的管理战略、执行细节以及投资中的人性都考虑得非常完善,才有可能达成‘力拔山兮’的最终结果。

 

所以我可能骨子里还是比较喜欢创新型的老板,不管是在技术上的创新也好,还是在渠道革命上的创新也好,或是在管理上的创新也好,都是非常令我欣赏的。所以每次调研为什么一定要去当面见公司的老板,而且见一次可能都不一定够,要有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才能确认这个人到底行不行,因为最后所有的业务都要靠人来完成。

 

 

我想起了自己十几年前辛酸做调研的过程,那个时候其实我们没有那么多所谓的专家库可以用,都是自己一个人去挖掘产业里面上下游的线索。当时我记得在调研一家上市公司的时候,这家公司下了红头文件给所有的渠道,说任何人不准接受任何关于媒体和分析师的调研。但我这个人比较‘刚’的一点就在于:所有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一定要去做到。所以那时候百度了很多陌生的电话,然后去假装成比如说谈业务团购空调的,一个一个找到那些经销商,然后一个个地跟他们建立关系,打的很多陌生的电话当然也被拒绝掉很多,但是最终我发现: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去做,总能发现很多有用的线索。

 

一直以来我特别强调调研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基金经理的一个职业红利,而很多人其实还没有把调研把握得特别到位。我十几年调研过程中感受到最明显的变化,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十几年前我去企业调研的时候,企业家或上市公司高管经常跟我们谈到的线索和关键词是‘如何去融资、如何扩大企业规模、如何绑定海外大客户’等这类问题,但自从2019年以来,我在制造业企业身上明显看到了一种进阶,现在我跟企业家在聊天的时候会发现,关键词已经变成了‘如何把品牌卖到海外去、如何实现智能制造、无人工厂、数字化营销’等,所以我们才看到国内一些卡脖子的行业正在实现关键性的突破,不管是在产品还是技术层面,都呈现出欣欣向荣、不断向上进阶的局面。

 

额外再提到一点,因为最近调研了很多高光赛道内的一些产业,比如说新能源赛道确实非常景气,也出现了非常多的项目,甚至出现了一些局部过热的情况。最近我也观察到产业里上了很多貌似体量非常大的新能源项目,这些可能在未来2-3年之后累积出一些产能过剩的风险,这是我最近的一些感悟。”

 

以上内容仅代表讲述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司立场

 

欲知嘉实财富产品详情请致电您的理财顾问,或致电400-021-8850
重要声明 
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应被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载于本文的数据、信息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认为可信赖的来源,但本公司并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信息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无论何种情形,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产品/产品组合前,请认真阅读产品/产品组合相关法律文件。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并充分理解产品/产品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产品/产品组合。产品/产品组合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表现,其他产品/产品组合的业绩并不构成产品/产品组合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及本公司不保证产品/产品组合投资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