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a.sort $} >> {$ data.subSort $} >> 买基金不赚钱的原因竟是“谜之自信”?

买基金不赚钱的原因竟是“谜之自信”?

2021-05-31来源:嘉实财富

全文2112字,阅读约需6分钟

 

“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

 

出自《脱口秀大会》上的这句话,一经播出便在互联网上爆红,引发一众网友的热议。如果一个人太过“那普信”会怎样?

 

 

大家可能都知道,职场上的“那普信”,是很容易给自己挖坑的危险行为。而在爱情里,无论哪一方“那普信”,都不利于我们维持更高质量的伴侣关系。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基金投资中,“那普信”甚至有可能会影响投资的收益。

 

近期,多家行业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权益类基金投资者行为金融学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在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调查区间内,有超过一半的投资者存在“过度自信”的现象。以下是《白皮书》揭露的几组有趣的数据:

 

1、周围都是喊着亏钱的人?其实近9成权益基金投资者获得正收益

 

《白皮书》调研选取的样本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间,在天天基金、银华基金等机构进行过权益基金投资的全年龄段人群。调研数据显示,在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时间段内,近9成投资者获得正收益。

 

值得提出的是,虽然调研考察时间段内的投资业绩表现较优,但在2018年之前,权益基金投资者历史盈利占比仍不足50%,不过从趋势上看,权益基金投资者的盈利比例在持续上升。

 

2、超半数权益基金投资者“过度自信”

 

“我国权益基金投资者的确存在着过度自信的现象。”《白皮书》写道。

 

 

接受调查的投资者中,那些认为自己“能够跑赢大盘”的人,只有一半左右真正做到了“跑赢大盘”,而认为自己“认知能力强”的投资者中,有一半以上的实际认知能力都被评估为“认知模糊”甚至“认知偏差”,能够被称为“认知清晰”的占比不足30%。

 

 

调研称,一些投资者们更倾向于认为投资经验越多意味着投资能力越强,以及把自己的学历或其他领域的工作能力等同于投资能力,把偶然投资的成功经验作为个人能力的体现,相信通过分析研究可以获得超额信息,而忽略研究方法的正确性与研究能力的强弱。以上种种,是构成投资者“谜之自信”的主要原因。

 

基金投资中,“那普信”有什么后果?它会使人忽视风险,从而进行过度交易,导致做的越多,赚的可能并没有更多。很多基金投资者过度相信自己的择时能力,而精准的择时其实是很难的。此外,频繁交易也会产生更多的手续费,一般而言,持有一只基金在7到30天左右后赎回大约会产生0.5%到0.75%的赎回费,如果一年买卖单只基金超过10次,则赎回费率就将达到2.5%~3.75%左右,几乎相当于一笔银行理财的收益率。

 

 

3、更多权益基金投资者倾向于“出盈保亏”,但结果一定好吗?

 

“出盈保亏”是接受调查的投资者的另一个特点,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处置效应”。这类投资者往往对已获利的投资急于止盈,而对“割肉”亏钱的投资却始终犹豫不决。

 

在假设需要用钱的情况下,“快达到预期收益”和“快跌至止损线”的基金中,投资者会赎回哪一个?《白皮书》结调研果显示,超过50%的投资者选择保留亏损仓位,体现出温和的弱处置效应。

 

 

假设有两只主题相同的基金,其中一只投资者已经持有,但这只基金的跌幅大于另一只投资者未持有的基金。如果投资者可以再投资其中一个,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参与调研的投资者中,有70%的人选择了继续加仓已经持有的基金,而放弃投资弹性更强的另一只,原因是“稀释成本”。

 

 

而事实上,“出盈保亏”并不一定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收益。投资更应着眼于未来,一味考虑沉没成本大概率会越亏越多。权益基金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投资标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如果某一投资标的不再优质,那么及时更换无疑是必要的。

 

更科学的长期价值投资姿势应该是怎样的?“理性赎回、优胜劣汰。”《白皮书》这样概括道——对优秀的基金经理和产品,不因涨多了就赎回,也不因大盘下跌的回撤而离场;对不具备上涨潜力的基金,不因亏损而继续期待反弹,而应果断赎回切换更优秀的产品。

 

欲知嘉实财富产品详情请致电您的理财顾问,或致电400-021-8850
重要声明 
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接收人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不应被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载于本文的数据、信息源于市场公开信息或其他本公司认为可信赖的来源,但本公司并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作出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本文转载的第三方报告或资料、信息等,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场。本公司不保证本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无论何种情形,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产品/产品组合前,请认真阅读产品/产品组合相关法律文件。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并充分理解产品/产品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产品/产品组合。产品/产品组合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表现,其他产品/产品组合的业绩并不构成产品/产品组合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及本公司不保证产品/产品组合投资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或本金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