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a.sort $} >> {$ data.subSort $} >> 房地产和股市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儿?任泽平这么看!

房地产和股市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儿?任泽平这么看!

2017-08-11来源:嘉实财富

1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博士在嘉实财富2017夏季论坛上发表题目为《新周期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展望》的演讲

 

一、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

 

l  房地产投资仍将超市场预期

2016年底,市场普遍对2017年房地产投资十分悲观,大部分预测在0增长附近,但20171-5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长高达8.8%,高于2016年全年的6.9%,房地产销售金额、面积在去年同期50.7%30.2%的高基数基础上又分别增长了18.6%14.3%,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销售大幅超预期,主要受益于大都市圈外溢效应、农民工返乡和棚改去库存。

更值得重视的是,北京上海的商品房销售中80%左右是二手房,而三四线城市90%左右是新房,这对家电家具等地产后周期行业带动十分明显,这也造就了今年家电家具行业牛股辈出。考虑到一二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去化十分充分(2016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4.8%,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6.9%,这是近二十年来二者剪刀差最大的一次,表明库存去化十分充分)、大开发商现金流充裕、2018-2020年还有1500万套棚改项目,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未来将边际放缓,但仍将超市场预期,预计2017年全年增长5%左右。

在土地财政制度环境下,大都市圈房子相对具有长期配置价值。如果土地财政制度不改革,每次通过行政手段冰冻房地产销售和土地市场,调控时间超过1-2年,地方财政往往扛不住,然后各种小动作放松。当前房地产调控主要靠限购限贷的行政手段,而库存去化又十分充分,如果2018年底之前土地供应不理想、房产税推不出来,2019-2020年房价存在报复性上涨的风险,而这次调控提供了上车的机会。因此,未来如果以人地挂钩、供地和房产税为主的长效机制能够建立起来,房地产市场有望持续健康发展。

 

l  怎样看待房地产市场?核心六问必不可少

究竟什么因素决定房地产市场的销量、价格和投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效果如何?调控之后,房地产向何处去?我们认为可以简化为一句话“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对未来房地产形势的判断,答案就在下面这六个问题中:

 

1、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迁移决定了房地产需求的长期基本面,人口资本技术决定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如何?未来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是什么?是继续向大都市圈迁移,还是像规划里写的“控制大城市规模、重点发展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大城市是人口控制的问题还是城市规划的问题?

2、土地供给决定了房地产供给的中期基本面,在库存去化充分、供求紧平衡的热点城市,土地供给能否增加?能否实现人地挂钩?为什么越是大城市土地供给越紧张?大城市真的缺地吗?

3、金融条件(利率、杠杆)决定了房地产需求的短期基本面,未来低利率环境能否改变?中国会否步入一轮贷款利率的加息周期?放在更长远的角度,货币还会否超发?

4、房地产调控二十年来,为什么限购限贷仅能起到短期效果?限购限贷是永远消除还是暂时推迟居民的改善性需求?房地产调控成本最终是谁承担的?过去二十多年房地产长期牛市下,谁是房价上涨的受益者?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博弈结构和行为模式是什么?

 

5、什么是房地产的长效机制?房产税能否推出?为什么有的地区比如德国,对房价调控相对成功,有的地区比如香港,房价奇高?中国一线大城市未来是德国化还是香港化?

 

6、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有多大?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杠杆率等究竟哪个指标能衡量房地产市场风险?观察到哪些迹象我们需要提高警惕?

 

二、对股票市场的看法

 

核心逻辑是新周期和估值重构

2017A股的核心逻辑是新周期和估值重构,

一是在需求稳定经济L型下的产能周期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新5%比旧8%好。

二是IPO提速、打击炒壳、A股纳入MSCI等制度环境变革引发的估值体系重构,价值投资复兴。

近期新双创政策引发了市场关于会否风格切换的讨论,我们认为,在监管变革和国际接轨引发的估值重构进程中,驱动市场的核心逻辑是业绩基本面而非风险偏好讲故事,无论成长还是周期消费,必须业绩超预期、估值合理。

 

做时间的朋友:涨上去的是风险,跌下来的是机会

今年大家普遍反映投资比较难做,主要是相对2014-2015年货币超发推动资产价格轮番上涨而言,随着流动性退潮,股债调整,市场缺少激动人心的系统性机会。但对于专业的投资者而言,涨上去的是风险,跌下来的是机会,3.6%10年期国债显然比2.6%的更有配置价值,3000点的A股比5000点看上去变得安全了。2017年很难赚到央行投放的快钱,但可以赚到估值修复和业绩增长的慢钱,做时间的朋友。

债市方面,我们可能正站在债市新一轮牛市的前夜。过去我们基于滞涨和去杠杆提示债券市场的风险,在20175月下旬开始调整观点:“经济通胀回调提供了基本面支撑,债市开始跌出价值,债市配置价值凸显”。6月我们对债券市场的观点转向积极:我们可能正站在新一轮债市牛市的前夜,建议哑铃型配置。债券市场的熊牛之界存在三大信号:经济名义增长率见顶、市场换手率明显上升以及债券回购利率期限利差回到历史高位。随着经济二次探底、再通缩、货币政策从收紧转向不松不紧,债市正开始逐步具备配置价值。

股市震荡分化业绩为王。流动性退潮和风险偏好降低后,市场在拥抱流动性、确定性和业绩。供给出清,剩者为王,赢者通吃,新5%比旧8%好,市场风格继续在低估值有业绩行业龙头的方向。2014-2015年行情经历了三波:有业绩有故事—没业绩有故事—既没业绩也没故事。2016年初以来震荡市下的结构性行情正步入第二阶段:从低估值有业绩行业龙头到估值业绩基本匹配的行业寡头,从消费向金融、周期、部分成长行业以及二线蓝筹扩散。未来变盘可能来自货币政策转向、监管高压退潮和改革预期重启。

对于港股,我们认为便宜是硬道理。港股通资金南下,汇率又相对稳定,所以港股走出了这样的牛市。港股继续看好,还是便宜,还是有折价。其实,今年A股走得也不差,未来会看到估值体系的重构。如何重构呢?首先是对标国际,纳入MSCI之后,整个制度调整向国际接轨。其次,新股发行提速,已经是事实上的注册制,大家会发现原来讲故事没有业绩的小票被一波一波的杀,原来像银行这样的一些传统行业的龙头,原本有折价,估值在修复,所以A股今年结构性的机会还是非常的明显。关键在于,投资者是否看清了估值体系重构的一个大背景,环境变了。

 

A股有哪些机会?

第一类,我们看好产能周期出清,行业集中度不断的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那么市场份额会不断提高,这些企业会占有剩下的市场份额。

第二类就是中国的新兴行业,新兴行业正在爆发式的增长,一年增长20%、 30%、甚至50%,即使像腾讯这种规模的企业,增长仍是非常惊人的。

第三类是改革相关的领域,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国企改革,财税改革等、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行业的放松管制,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第四类机会来自于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世界经济在复苏,一些出口部门边际改善。中国有很大的市场,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我们对标海外的那些企业,如果能够在市场细分领域上进行进口替代,还是有很大的前景。

 

展望未来,我们赚不到货币超发的快钱,但是货币收紧导致资产价格调整,在长期看部分资产具备了配置价值,可以赚到估值修复和业绩增长的慢钱:债市具备了配置价值,部分股票存在结构性行情,房地产调控提供了上车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核,部分内容源自泽平宏观,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实际操作建议,与公司立场无关。